以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麥克傳感引領工業自動化測控革新
“國產壓力傳感器,崛起正當時。”
國產壓力傳感器:工業自動化的“神經末梢”與破局之路
在工業4.0與智能制造浪潮中,壓力傳感器作為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神經末梢”,承擔著實時監測、精準控制與安全保障的核心功能。從石油化工管道的壓力調控到智能工廠的能效優化,從醫療設備的精密診斷到新能源裝備的穩定運行,壓力傳感器的高精度與可靠性直接決定了工業生產的效率與安全。
然而,中國傳感器產業長期面臨“大而不強”的困境:高端市場80%依賴進口,國產產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領域,同質化競爭導致行業平均利潤率低。核心技術“卡脖子”、核心材料受制于人,以及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成為制約國產傳感器邁向高端化的關鍵掣肘。
在此背景下,麥克傳感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克傳感”)憑借五十年技術積淀與創新突圍,成為中國傳感器產業破局的先鋒力量。從打破國外壟斷的“不銹鋼隔離壓阻式壓力傳感器”到對標國際一線的高端產品MPM281Pro,從深耕國內市場到輻射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麥克傳感不僅以自主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更以智能化、國際化戰略推動中國傳感器從“制造”向“智造”躍遷。其故事,正是中國工業從追趕者向領跑者轉型的縮影。
立足“中國傳感器之都”,輻射全球智造網絡
寶雞是全國最早的三大傳感器基地之一和國內重要的工業傳感器產業聚集地。1971年,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傳感器專業研究所,同時,這也是麥克傳感的前身,從這里開始,我國工業傳感器的產業篇章拉開帷幕。
寶雞市秦嶺晶體管廠原址
1993年,脫胎于寶雞秦嶺晶體管廠的麥克傳感正式掛牌成立,以“填補國產空白”為目標,率先研發出高精度壓力傳感器,成為國內首批實現傳感器自主研發制造的企業。此后,麥克傳感進入快速發展期。1990年代,錨定工業場景需求,推出首款不銹鋼隔離壓阻式壓力傳感器,助力石油化工行業安全升級;2000年代,攻克壓力、溫度、流量、液位等多物理量融合感知難題,研發成功多項中國“首個”“第一”傳感器產品,助力工業測控發展,其中,2001年,麥克傳感更是成為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合格供應商,并持續合作至今;2010年至今,深度融入工業互聯網生態,打造從傳感元件到智能測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平臺,覆蓋能源、水務、機械制造、食品醫藥等20多個行業,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依托中國“西部傳感器之都”的產業集群優勢,麥克傳感目前已在寶雞、西安、上海等地建立了四大產業園區,并設立德國子公司輻射歐洲市場,籌建美國子公司布局北美,憑借“中國研發+全球服務”的業務策略,不僅進一步強化了本土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更將中國“智”造推向國際舞臺。
全產業鏈布局,賦能工業4.0革新
目前,麥克傳感構建了以壓力、液位、溫度、流量四大領域為核心的產品體系,覆蓋從基礎傳感器芯體到高端智能變送器的全產業鏈,并通過技術創新與場景化定制,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如在壓力傳感器方面,其自主研發的MPM281Pro高精度傳感器,可對標國際一線品牌,實現微壓至高壓全范圍覆蓋,廣泛應用于計量檢測、智能制造等高精度場景,助力國產替代;
麥克傳感MPM281Pro型高穩高精度壓力傳感器
在壓力變送器方面,MDM7000系列智能壓力變送器,采用第二代自研單晶硅壓阻技術,精度高達±0.05%FS,支持-40℃~85℃極端環境,適用于化工、船舶、新能源等嚴苛工況,并取得DNV、CCS等8國船級社認證及ATEX、IECEx國際防爆認證;
麥克傳感MDM7000-DP型智能差壓變送器
液位與流量測量設備,可集成HART協議通信,支持多參量測量(壓力/差壓、液位、密度、流量),適配智慧水務、油氣管道監測等場景;溫度傳感器能提供耐高溫雙填充液隔膜系統,配套耐腐蝕膜片材料(如鉭、鈦),滿足船舶尾氣脫硫系統等高溫、高腐蝕環境需求。
通過“產品+場景+技術”的深度融合,麥克傳感在離散工業及流程工業領域形成了深厚的技術護城河。從化工管道的強腐蝕介質監測到氫能儲運的高壓安全防護,從船舶海洋的極端環境適應到智慧城市的實時數據感知,麥克傳感在多元工業場景中的精準賦能,源于五十年技術攻關鑄就的三大核心壁壘:自主研發的“硬科技”基因——突破單晶硅壓阻、全焊接封裝等23項關鍵工藝;全產業鏈的“深積淀”優勢——實現從敏感材料研發到智能算法迭代的垂直整合;場景化創新的“強響應”能力——基于全球10萬+工業場景數據反哺技術升級。
麥克傳感產品方案覆蓋領域
如今,麥克傳感已搭建了超100人的專業工程師研發服務團隊,擁有超230項發明專利以及220余項國際權威認證,這些不僅是實驗室里的技術勛章,更是嵌入全球工業血脈的“中國標準”。
正是這些苦耕不輟啃下的“硬骨頭”,正以硬核創新力破解“卡脖子”難題,以場景穿透力重塑產業價值——這既是麥克傳感對“國產替代”使命的回答,也是中國制造向“新質生產力”躍遷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