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眾匯富:三體世界有望在這個國家變成現實
北京和眾匯富:三體世界有望在這個國家變成現實
一、新聞與盤面
今天盤面強力修復,兩市近4000只上漲,中位數上漲0.98%,成交量9400億,領漲板塊是基建和計算機等。特別是以上證50為代表的大盤股,可謂是一天的漲幅,就收復了上周全部的失地,所以做短線對大部分人確實很難。要么就根據節后第一天的標志,早點撤退;要么就要有熬得住的精神。就怕好容易堅持到了上周,實在被陰跌的崩潰了去割肉的,那就是典型的追漲殺跌了。
要拉動經濟,雖然擴大內需是今年最主要的抓手,但這需要時間,畢竟老百姓的消費,是一種集體行為,是要考慮諸多因素的,如果收入下降,醫療教育住房帶來的壓力又大,光指望消費券,未必能拉起來多少。
所以,加大政府投資,也是短期見效最快的手段。今年1月份各地就陸續發布了大基建開工的項目,無論是投資額,還是目標增速,大都超過了預期。
如此天量的基建項目和投資金額砸到市場里,目標就是穩經濟。再加上適當的放水,以及對房地產的松綁,今年的基建、地產、建材等板塊,完全值得一看。我個人可能更喜歡偏制造業的建材,但一些國字頭的基建公司,如果再傍上估值重塑的邏輯,說不定也會有行情。
總的來說,年后調整了這段時間,不少個股又回到了關鍵支撐線的位置,比如半年線,或者60日線,今天的放量大漲,算是重要的企穩標志,接下來大環境又變安全了不少。
二、一帶一路
基建不只要在國內搞,今年很大的一個看點,就是出海,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一帶一路”概念。
“一帶一路”最早于2013年9月提出,今年是“一帶一路”十周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望舉辦,將迎來主題的催化。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一帶一路”的意義很重要。
(1)在ZZ上,“一帶一路”戰略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以我為主,形塑外界”的外交戰略,體現了新時代大國外交的主動性。
(2)在經濟上,我國制造業正面臨內外雙重威脅。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多國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產業空心化”,紛紛制定政策促使海外產業資本回流本國,對我國高端制造業形成一定的壓力。
另一方面,我國在要素市場價格優勢減弱,低端制造業正向東南亞地區遷移。“一帶一路”通過解決貿易制度、文化隔閡、物流基建、資金等方面的難題,為中國商品打開海外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需求側穩定中國制造基本盤。
(3)在金融上,“一帶一路”以“中國借貸,中國建設”的商業模式,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契機。
另外,前段時間咱們的領導人也去了中東,中國與沙特的合作發展也有很多成果,不僅在老能源方面,雙方有強烈的互補需求;即便是在新能源方面,因為中東國家高度依賴化石能源,他們也在擔心未來怎么辦,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特別是沙漠地區的光照是非常充足的,而咱們在光伏、風電領域是無可置疑的老大;
在基建方面,沙特“2030愿景”中提出“建設成為國際貿易中樞和連接非洲、亞洲和歐洲的樞紐”,同時也宣布了“The Line”未來城市計劃,為我國建筑及交運企業提供廣闊的出??臻g。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未來城市計劃,耗資1萬億美元,新城只有200米寬,170公里長,夢幻般的想法:
三、國企
也許有些人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國企的,他們覺得有太多陰暗面,有大量無效的政府投資。但是,凡事還是要一分為二的看,不能太悲觀。最終往往是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
首先,中國經濟是在帶著這么多問題的情況下走到今天的,這些問題是已經存在的問題,是過去經濟發展中持續有的問題。這并不代表未來不行,反而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潛力。也就是說,當經濟增速變慢時,我們還有可以改革的方向,通過國企改革釋放效率,通過大力打壓貪腐增強行政能力來釋放效率。
比如說國企央企中的建筑企業,這是中國第一大的行業領域,即便是看狂飆,大家也都知道里面的門道特別多。
有些央企管理很粗放,但仍然可以賺錢;而很多小的建筑企業,即便嚴格管理,嚴控成本,也很難掙錢。因為決定這個行業的盈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不是過程的管理,不是成本控制,而是成本融資,是能否拿到優質的項目。
如果拿到的項目只是給民營的地產公司去蓋房子,可以想象,這中間要賺到暴利很難。
而高額的利潤,主要來自于那些別人做不了的,而我能做的。比如造摩天大樓,比如造難度比較高的大橋、隧道,靠的是技術能力,這個技術能力是多年積淀下來的,而且這些技術能力的積累,其實一直是甲方在出錢,但培養了乙方的技術能力。
其實建筑行業研發費用的絕對金額,在A股所有一級行業當中是很高的。大家印象中,好像他們的研發一點都不高大上,也不用寫代碼。但不同的施工項目,需要攻克不同的技術難點,要添置很多的專用的設備,甚至要耗費很多的材料,這些都是算到研發里面的,而且也確實屬于研發,只不過是跟著項目走的,這些都是打在甲方給的項目款、工程款里面的,其實是甲方在掏錢。
這些難度很高的項目做完了之后,會變成企業自己的能力,這就構成了護城河,別人就是做不了,沒那個經驗。
文中任何觀點和建議不構成對證券買賣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和眾匯富不對任何投資做出任何形式的擔保或承諾。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