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本30%,增產15%! “三夏”田頭出現新質生產力
“三夏”大忙搶的是時間,更是效率。
昨日,記者在寶應縣安宜鎮三里村大田采訪中發現新奇事:一臺農機具,從翻耕埋茬、施肥播種、碎土覆蓋到開溝理墑等旱直播全流程作業一氣呵成;更讓種田大戶徐福峰滿意的是,這么干既節本又增產,種田比以前更輕松。
大田里,四臺大型拖拉機來回忙碌,從外表看不出特別之處,靠近了才知道另有乾坤——機具上安裝了高精度的傳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統,對翻耕埋茬、施肥播種深度和行間距等,“都是經過精確計算、預設程序,機器只需要執行指令,可確保作業質量達到最優。”投放這種新機具的江蘇玖加伊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國俊說,這是由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上海交大等國內高校融合先進技術聯合研發的精確耕播一體機,一套機具每天可以完成高品質精量播種200畝,可為農民節約生產成本30%以上,稻麥兩季產量提高15%左右,基本實現了搶農時、保品質、穩高產、增效益“四位一體”,預約這項服務的農戶在微信小程序上排成了長龍。
如今的農業生產,農機裝備水平越來越高,這家企業提供的所謂的精確耕播一體機真的有這么神奇嗎?
徐福峰,寶應縣安宜鎮三里村種田大戶,總承包面積380畝,委托給玖加伊農服公司精確耕播一體機作業。“一天之內全搞掂,這在以往不可能。”精明的徐福峰心中自有一本賬:耕播種全流程需要付費120元/畝,相比那些一項項分開干的,總費用差不多,但效果大不同。
“省種子這一塊,常規播種大概在25斤/畝,現在是15斤/畝,按當下稻種3.5元/斤計算,每畝省種錢35元;增產方面,去年托管的50畝水稻畝均收獲1450斤,比非委托田塊多收約150斤/畝,按1.4元/斤測算,又多收入了210元。”因為去年拿出50畝試著讓對方提供服務嘗到了甜頭,徐福峰信心大增,今年干脆將380畝全部托管,自己則當起了甩手掌柜。
精明會算賬的農戶還有許多,對田頭出現的農技一體化服務趨之若鶩。采訪中不少農戶告訴記者,傳統的插秧需要育秧、漚田、翻地、碎土、插秧、開溝等一系列工序,農業機具要下地四五次,即使有先進的插秧機和其他農業機械,但是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長、成本高、浪費水肥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農忙之所以忙,就是因為要搶墑情,但是現有技術要么工序太多,時間戰線拉得太長,沒有統一服務質量的監督管理,一些機手搶市場、搶進度,難以滿足質量要求,為后續穩產高產留下隱患。如今涌現在田間地頭的新機具及其配套服務體系,其效用令人眼前一亮。
“種子入土深淺一致,后期出苗整齊,直接影響產量。”徐福峰解釋說,播種后,第一天出苗率將決定這片田90%產量,第二天8%、第三天2%,第四天之后出的苗相當于雜草,由此可見應用新技術措施實現精確栽培重要性。
“數字化的農業作業方式,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務農,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投資千萬元支持上述新技術研發的上海愛就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文偉表示,公司還將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已開發出電驅動無人駕駛插秧機,“動能轉換原理就和電動汽車一樣,農戶不再費油錢,省工節本,操作簡便,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實時了解農機的工作狀態,農戶可以運籌帷幄、決勝田野。”
農業現代化,需要新質生產力賦能。如今涌現在田間地頭的新機具及其配套服務體系,因其應用了智能農機、農業物聯網等創新型服務技術體系,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在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農業整體競爭力的同時,還有可能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樂見其成的不僅是農戶眼前利益,更是揚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