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士達微講堂 | 配儲利潤何在?一文講清工商業儲能的盈利模式
工商業儲能是分布式儲能系統在用戶側的典型應用,其特點是距離分布式光伏電源端以及負荷中心均較近,不僅可有效提升清潔能源的消納率,還可有效減少電能的傳輸的損耗,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伴隨著我國分時電價的完善,峰谷電價差拉大,工商業儲能經濟性日益凸顯,備受市場關注。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工商業儲能盈利模式大致有4種:峰谷套利、新能源消納、需量管理、需求側響應等。
一、峰谷套利
峰谷套利是最常見的盈利模式。用戶可以在用電低谷以較便宜的谷電價對儲能進行充電;在負荷高峰時,由儲能電池向負荷供電,實現峰值負荷的轉移,從峰谷電價中獲取收益。
當然,由于各省的工商業峰谷價差不同,工商業儲能經濟效益差異也較大。目前,國內工商業儲能主要集中在峰谷價差較高,且工商業發達的江蘇、廣東、北京、浙江等地區。
二、新能源消納
通過“光伏+儲能”一體化,增加新能源的消納率。
光伏發電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當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光伏電站發電量超出用戶所需電量時,多余的電以較低價格送入電網。一旦發電量不足以覆蓋用戶所需電力時,用戶不得不向電網購買電能作為補充。
因此,在僅配備光伏發電的情況下,工商業用戶的用電成本并沒有得到最大化的降低。而配置儲能系統后,光伏電量將優先存在儲能系統中,余電供應負荷,待光伏電量不足時,由儲能向負荷供電,平滑發電量和用電量,提升光伏發電的消納率,最大程度上實現用電利益最大化。
三、需量管理
我國針對受電變壓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上的大工業用電采用兩部制電價,電度電費是指按用戶實用電量計算的電價,基本電費是指按用戶受電變壓器(按容收費)或最大需量計算(按需收費)的電價收費。
基本電價按需收費的工商業園區安裝儲能系統后,可以監測到用戶變壓器的實時功率,在實時功率超過超出需量時,儲能自動放電監測實時功率,減少變壓器出力,保障變壓器功率不會超出限制。降低用戶需量電費,減少工商業園區的用電成本。
四、需求側響應
曾幾何時,電網調節一直都是依賴電源端和電網端,需求側幾乎成了電力調節的“真空地帶”,儲能正好可以作為需求響應工具。簡單來說,企業可以在電力用電緊張時,主動減少用電,通過削峰等方式,響應供電平衡,并由此獲得經濟補償。
例如,廣東省印發了《關于廣東省市場化需求響應相關事項的通知》,對市場化需求響應提出要求,優化需求響應交易參數設置并建立靈活避峰需求響應,同時將靈活避峰需求響應補償收益暫按日前邀約的保底價格(1.5元/千瓦時)執行,全額給付至參與響應的電力用戶。
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工商業儲能的盈利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用戶需根據自身實際,充分考慮區域峰谷電價、補貼政策,參與需求側響應受益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